第86章可望不可及的差距
陈家志:“喝酒不开车,开车不喝酒,我计划好了,年底前我肯定会换一辆面包车,到时这辆三轮车就便宜卖你了。
要有车了,那你不得把酒戒了?”
“……”易定干:“开车有这规定吗?”
陈家志脸不红心不跳:“有,喝酒开车不安全,何况你还没三轮车驾照,出事了判得重,所以还是早点戒,也不用急,先一点点戒,兄弟我陪着你。”
易定干:“……”
看在车的份上,易定干勉强同意了。
喝了两瓶酒,又聊了一阵,陈家志眼皮子开始打架,准备回屋里睡觉。
两只狗崽子也跟在他身后,小短腿一蹦一跳,昂着头,像黑白护卫。
这一觉睡了很久。
醒来的时候,陈家志只感觉神清气爽。
屋里没人,屋外天色也暗了,两只小狗崽也不见了踪影,房间里静悄悄的。
陈家志急忙起床,去洗了把冷水脸,在屋檐下,他看到了菜田里菜农们忙活的身影,像一只只勤劳的蜜蜂。
李秀在丝瓜地里剪丝瓜,身旁还有两小只跑来跑去的互相撕咬。
其他人也在忙着,连戚永锋也起床在浇水了,陈家志感觉他睡过了头。
但没人指责他,也没人叫他,所有人都认为没有他,现在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菜。
而且工作早上就已经安排了。
不过陈家志也没打算偷懒。
野心是他自己的。
其他人只能是跟随者。
洗了脸后,陈家志回到屋里,在墙角拿出从凌晨开始催芽的芥兰和芥菜种子。
种子已微微露白。
他又拿出专门用来撒种的塑料盆,先将芥兰种子轻轻倒进盆里,然后去了2号地撒种。
一共0.5亩。
消毒和晒地了好几天,又浅耕了一次,可以直接播种。
有些人播种时喜欢在种子里加点细土,方便撒,而且撒种是弯着腰慢慢撒,生怕播种密了或者稀了。
而陈家志撒种是站直了腰,左手端盆,右手抓一把种子,一前一后的来回挥动。
种子只会从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撒进地里。
双脚在一条条畦沟里来回走动。
整个一套动作看起来就很有节奏,也很有韵律和美感。
效率更是弯腰撒种的2~3倍。
出苗也很均匀。
陈家志感觉他这套技能应该能镇压当世。
看看易定干就知道了,也是老手,撒种稍微快一点出现的问题就千奇百怪。
撒了芥兰种,又回去拿了芥菜种,出来撒进了5-1的0.5亩地里。
整个过程不到一个小时。
敖德海四人已经在采收菜心,菜减少了,两家人还是决定一起收,陈家志也没在意,反正他是按收菜数量算提成。
黄娟在拔苋菜。
李秀在间苗,两只狗崽子跟在后面四处奔跑,偶尔还打滚,将菜心苗弄得东倒西歪,气得李秀骂了好几次。
陈家志又带着戚永锋浇水,等天黑时,敖德海和敖德良也加入了进来。
晚上也难得下了个早班。
嗯,提前了两三个小时,回去喝点酒,吃顿好菜,聊聊天,早点休息,这就算菜农的节日了。
坝子里的菜没有昨晚壮观,但依然不少,众菜农来回走动时不断打量,同时也和陈家志打着招呼。
他能感觉到这些人变了。
对他变得更尊敬。
也会观察他在地里的动态。
时不时还会来询问他一些管理和技术问题
以李明坤和郭满仓来得最勤。
这天晚上,两人又在坝子里与陈家志聊上了,两人看到陈家志今天播了种,而且面积不小。
便来打探消息。
陈家志也没隐瞒自己播种了芥兰芥菜的信息,甚至还说了一下菜心的播种频率。
两人都大为吃惊。
没想到陈家志还在大幅播种叶菜。
按照常理,六七八月勉强可以算农闲,因为菜农‘公认’很难种出叶菜,尤其是城。
又是高温高热暴晒,对人也不友好。
所以菜农一般会在5月末或者6月初播种最后一茬叶菜,抑或是其它采摘期长的瓜果类蔬菜。
七八月叶菜会少播或不播,也趁机缓一下。
渝鄂等地的高山蔬菜,云贵和黄土高原的高原夏菜就是抓住夏季空窗期,一步步发展起来的。
因为全国大部分平原地区夏季都是如此。
在未来,他们这一批菜农把这一时期称为‘打谷子’。
因为刚好是水稻丰收季节,每年雷打不动都会有蔬菜行情,遇上一两批菜,就稳定大赚。
前世连续好多年,陈家志这一茬‘打谷子’都撞上了大行情。
冬天也有同样的情况。
后面回蓉城的前两年,以为冬天冷,又没有大棚,种不出叶菜,所以冬天会休息一两个月。
但后来种了之后,发现也有办法~
总之,
老天爷很癫,高兴晒死你,生气就淋死你,一不小心就冻死你。
然而,菜农也在逆天而上。
高温、暴雨、台风、寒潮、霜冻~
从来没有任何一个难点可以一直阻挡他们向前,向钱。
行业极致内卷。
菜市被打烂。
但走在前面的菜农并没有停下,蔬菜烂市时,他们不会在媒体面前哭诉求助,只会干脆把地里的菜拔了,然后捕捉下一次机会。
等机会很少很少时,又默默蛰伏。
一边说市场不行了,没机会了,背地里却开始卷品种,卷品质,卷渠道~
极少数一直过得很滋润的中大型菜场,都有老板自己经年累月培育出的蔬菜种子,抑或着自有的土壤、基质、营养液等独家配方,同时销售渠道也在与时俱进~
前世陈家志一直是小菜农,也掉队了,到最后累死累活也就赚点辛苦钱,索性提前开始养老。
而现在,
离入伏都还有一个月。
面对李明坤和郭满仓的疑问,陈家志只有一个答案。
这点难度什么也不是,干就完了。
…
听了陈家志的话后。
李明坤和郭满仓面面相觑。
有点儿懵。
他们不知道陈家志哪里来的自信。
城七八月就不适合种叶菜。
陈家志没有再管他们,而是向敖德海安排起了工作。
“德海,明天你的1号地要移栽豇豆苗,早上和下午的时候栽,行距70,株距30,1号地估计栽900株苗就差不多了,1号地栽完,又去德良那里~”
“德良和永锋两家人也一起,先把栽苗的工作赶一赶。”
“收菜也还是你和德良来。”
敖德海点了点头,说:“好的,老板。”
安排好工作后,陈家志就去洗澡。
而李明坤、郭满仓、易定干三只老鸟又一次排排坐。
三个人听着屋里收音机传出来的歌声,望着坝子里一筐筐的蔬菜,眼神空洞无神。
一直到陈家志洗完澡出来后,三个人都还坐在那里。
陈家志依然没理他们。
自个儿又回到了家里。
打开风扇,陪李秀说了会儿话后,就拿着从洪中那里顺手拿来的书,看了起来。
书中的有些技术和他的记忆相互印证,能让他知道现在的技术发展情况。
他才好采取应对的措施。
也确实有很多他的知识盲区,毕竟前世自觉技术融会贯通后,就没再看过书了。
结合经验阅历来看,收获很大。
而在屋外坐着的郭满仓,无意间回头看到陈家志又在看书。
他左右拍了拍李明坤和易定干的肩膀,两人也回头看去,都露出了错愕的眼神。
秀才又在学技术?
但三人也没有动,看书哪有听收音机有意思。
…
与此同时。
阿豪再一次找到了洪中。
“中叔,我又要去拿菜,你要不要一起去?”
洪中:“尽管去,报我名字就行,他肯定给你面子。”
阿豪说:“行,中叔,那我就去了。”
在红中旁边,还有一位面相粗犷、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。
他就是洪彪,洪中的堂兄弟。
听到两人的对话,洪彪好奇的问道:“买什么菜?是中午的菜心吗?”
阿豪点了点头。
洪彪也扭头看了看洪中,又问:“中午的菜心确实口感可以,是在哪里买的?地里的菜还多吗?”
阿豪说:“是中叔介绍的菜农,菜看上去还不少,你问中叔吧,他熟悉。”
“哦。”
洪彪意味深长的看着洪中,从后者同样意味深长的眼神里,他就已经知道了想要的答案。
“我和你一起去吧。”
“彪叔,你去干嘛?”
“就是好奇。”
洪中也没有阻止,陈菜农的信息就是他告诉王彪的。
村里还很热闹,没人注意到洪彪和阿豪一起走了。
距离远也不远。
两人只用了十多分钟就到了菜场。
坝子里的一筐筐菜顿时就吸引了洪彪的注意。
尤其是手工整齐的精品菜心。
在那一筐筐菜的旁边,还排排坐着三个男人。
只看那黝黑朴素的面孔,洪彪就知道三人是老菜农。
但阿豪却向那三人问道:“陈菜农呢?”
“在家里。”
其中一人回头喊道:“家志,你的客户又来找你买菜了。”
一嗓子的功夫,各家门口都有人出来看热闹。
大晚上也有人来买菜?
众人又一次感觉到了陈家志的不一样。
洪彪打量着从屋里走出来的年轻人,也微微感觉到吃惊。
怎么能有人这么黑,但还这么帅?
这个靓仔就是这些菜的主人?
洪彪有些不相信。
排排做的那几个老菜农,看着可比他靠谱多了。
但阿豪的话又证实了这一点。
“陈老板,你的菜不错,我还需要80斤菜心。”
陈家志看着来人,问:“龙船宴还没完吗?”
阿豪:“明后天也还有其它聚会。”
“哦,装吧,还是三块一斤哈。”
“没问题。”
“对了,洪老板晚上怎么没来,我还想着找他帮忙,你帮我带个话吧。”
陈家志把台秤拿了出来,阿豪挑了两筐菜后,他又开始称重,同时开口问起了洪中。
“我需要买防虫网,不太好找,需要他帮忙留意下。”
“防虫网是什么东西?”
“防虫网就是防虫网。”
阿豪:“……”
正当阿豪懵逼时,洪彪开口了:“你要多大目的?需要多少?”
陈家志讶然的打量着这个一开始被他忽略的男子。
身形粗狂,皮肤黝黑,身上带有江湖的味道。
防虫网目数是指单位面积网孔数量。目数越大,网孔越细密,能阻挡的害虫越小。
一般人可不了解。
尤其是这个年代。
而菜心等主要防的是蚜虫、跳甲和白粉虱,属中型害虫。
陈家志看着他,说:“至少40目,需要的也不多,300-400个平方米。”
“你拿来干嘛?”
“还能干嘛,种菜啊!”
洪彪微微有些吃惊,防虫网可不便宜,国内用的人很少。
这陈菜农果然和阿中说的一样,很有意思啊。
“给我半个月,我能给你搞来日本货,价钱比国产的贵不了多少,一个平米12元。”
顿了顿,洪彪补充道:“即使你找阿中,他也会来找我。
供销社也能买到国产防虫网,但需要乡镇开介绍信,估计你也开不到,还不如直接用进口的。”
话中的意思很明白了。
大概率是水货。
两人都没有点明,但洪彪知道陈菜农应该不难猜到。
陈家志也的确猜到了。
他还猜此前的进口农药也是这人弄来的。
只是为什么他这么积极?
想了会儿,陈家志试探道:“老板,你也做蔬菜生意?”
洪彪笑了笑:“偶尔做一做,也许我们很快就可以合作。”
陈家志:“有些事我可不敢做。”
洪彪:“你什么也不用做,只需要把菜卖给我们,安心赚你的钱就行了。”
戚永峰帮着把菜装好了,阿豪也付了钱,240元,洪彪又问:“考虑好了没,防虫网要不要?”
“要,怎么不要。”
洪彪笑了,得到了想要的答案,对两人的第一次碰面很满意。
而易定干等人则听得云里雾里,陈家志没解释,也没多说一句。
从和洪中的接触开始回忆,最大的疑点是什么?
是洪中其实不太懂农资行业。
不像是农资系统里下海的。
各方面都很生疏。
所以能在他的店里看到各种行业书籍,他也在学习。
那他在开农资店前是干什么的?
从这么多国外货就能猜到了。
和洪彪是一条路出来的。
洪中此前还提了蔬菜生意。
能让他产生兴趣的肯定不会是国内市场,最近的也只有香江了。
也不是正规渠道。
难怪会做了那个梦,原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。
至于合作的风险?
他只是个卖菜的。
卖给谁都是卖。
别人买去干嘛,他也不知道。
而且量也不大。
看洪中洗白开农资店就知道了,他们也不强,只能小打小闹。
在香江,走鬼档的帮派并不少,他们这点量,大菜栏可能理都不理会。
而且,陈家志也不会一直给他们供货。
他想的是通过正规方式打通供港渠道,都要回归了,这几年,就是大菜栏最后的疯狂。
洪中洪彪想通过他赚一笔钱,陈家志也想通过两人摸一摸香江蔬菜市场的情况。
前世他接触出口都是两千年后的事了。
对近几年的情况没那么熟。
他连香江现在的菜价都不知道,信息太闭塞了。
送走了阿豪和洪中,易定干三人还在排排坐,见他回来,问道:“家志,买防虫网干什么?”
“这还用问吗,听名字就知道了,七八月高温高湿,病虫害多的吓人,用防虫网配合农药,防治效果要好很多,就是太贵了,你们用不起。”
“……”
扎心了。
但也是事实。
每平方米12元。
即使陈家志都不敢全覆盖,只计划了半亩的量,但也需要投入4000多元。
每批菜关键时期遮几天。
再配合遮阳网。
估计能减少30%~40%的病虫害。
剩下的采用化学防治。
如果单用农药,叶菜依然可能保不住,农残还会大幅超标。
有防虫网,则会好很多。
和聚过来的菜农解释了几句,几人现在对他也深信不疑。
只是确实用不起。
想投入都没办法,他们没那个资本,易定干、李明坤和郭满仓感到了深深的无力。
他们早就打定主意要跟着陈家志学,管理、技术等等都可以模仿。
但一旦到了设施投入,没钱,想模仿都没有办法。
这还要怎么追赶啊?
差距可能只会越来越大。
而且是亲眼目睹。
三只老鸟顿时软了,萎靡不振的坐在台阶上有一搭没一搭的抽烟。
回了屋后,陈家志看到李秀正拿着装钱的包,刚收的240元才放进去。
看到他进来,李秀说:“家志,刚才你的话我听到了,要买防虫网的话,家里的钱可能不够。”
三天卖了一万元固然让人兴奋。
但计划的投入也让李秀很头疼,一算,钱居然不够。
新接的10亩地的要上发酵猪粪和小拱棚,小拱棚的遮阳网和竹片还没送来,猪场的钱还没去结清,这就要去掉七八千。
再加上水泵水管电线需要一千多。
现在又来了防虫网。
用三天时间成了万元户,但也可以在瞬间又成了负翁。
陈家志回头看了下,门外易定干几人也听到了两人的谈话,正看着他。
眼里的意思很明显,原来你也不够啊!
陈家志笑了笑:“又不是现在就要用,别人说了半个月,半个月时间,你想想能卖多少钱了?”
今天他的菜少。
但也只是相对昨天而言,一晚的收入也非常可观。
三只老鸟才提起点劲儿,又焉了,差距可望不可及。
(本章完)
陈家志:“喝酒不开车,开车不喝酒,我计划好了,年底前我肯定会换一辆面包车,到时这辆三轮车就便宜卖你了。
要有车了,那你不得把酒戒了?”
“……”易定干:“开车有这规定吗?”
陈家志脸不红心不跳:“有,喝酒开车不安全,何况你还没三轮车驾照,出事了判得重,所以还是早点戒,也不用急,先一点点戒,兄弟我陪着你。”
易定干:“……”
看在车的份上,易定干勉强同意了。
喝了两瓶酒,又聊了一阵,陈家志眼皮子开始打架,准备回屋里睡觉。
两只狗崽子也跟在他身后,小短腿一蹦一跳,昂着头,像黑白护卫。
这一觉睡了很久。
醒来的时候,陈家志只感觉神清气爽。
屋里没人,屋外天色也暗了,两只小狗崽也不见了踪影,房间里静悄悄的。
陈家志急忙起床,去洗了把冷水脸,在屋檐下,他看到了菜田里菜农们忙活的身影,像一只只勤劳的蜜蜂。
李秀在丝瓜地里剪丝瓜,身旁还有两小只跑来跑去的互相撕咬。
其他人也在忙着,连戚永锋也起床在浇水了,陈家志感觉他睡过了头。
但没人指责他,也没人叫他,所有人都认为没有他,现在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菜。
而且工作早上就已经安排了。
不过陈家志也没打算偷懒。
野心是他自己的。
其他人只能是跟随者。
洗了脸后,陈家志回到屋里,在墙角拿出从凌晨开始催芽的芥兰和芥菜种子。
种子已微微露白。
他又拿出专门用来撒种的塑料盆,先将芥兰种子轻轻倒进盆里,然后去了2号地撒种。
一共0.5亩。
消毒和晒地了好几天,又浅耕了一次,可以直接播种。
有些人播种时喜欢在种子里加点细土,方便撒,而且撒种是弯着腰慢慢撒,生怕播种密了或者稀了。
而陈家志撒种是站直了腰,左手端盆,右手抓一把种子,一前一后的来回挥动。
种子只会从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撒进地里。
双脚在一条条畦沟里来回走动。
整个一套动作看起来就很有节奏,也很有韵律和美感。
效率更是弯腰撒种的2~3倍。
出苗也很均匀。
陈家志感觉他这套技能应该能镇压当世。
看看易定干就知道了,也是老手,撒种稍微快一点出现的问题就千奇百怪。
撒了芥兰种,又回去拿了芥菜种,出来撒进了5-1的0.5亩地里。
整个过程不到一个小时。
敖德海四人已经在采收菜心,菜减少了,两家人还是决定一起收,陈家志也没在意,反正他是按收菜数量算提成。
黄娟在拔苋菜。
李秀在间苗,两只狗崽子跟在后面四处奔跑,偶尔还打滚,将菜心苗弄得东倒西歪,气得李秀骂了好几次。
陈家志又带着戚永锋浇水,等天黑时,敖德海和敖德良也加入了进来。
晚上也难得下了个早班。
嗯,提前了两三个小时,回去喝点酒,吃顿好菜,聊聊天,早点休息,这就算菜农的节日了。
坝子里的菜没有昨晚壮观,但依然不少,众菜农来回走动时不断打量,同时也和陈家志打着招呼。
他能感觉到这些人变了。
对他变得更尊敬。
也会观察他在地里的动态。
时不时还会来询问他一些管理和技术问题
以李明坤和郭满仓来得最勤。
这天晚上,两人又在坝子里与陈家志聊上了,两人看到陈家志今天播了种,而且面积不小。
便来打探消息。
陈家志也没隐瞒自己播种了芥兰芥菜的信息,甚至还说了一下菜心的播种频率。
两人都大为吃惊。
没想到陈家志还在大幅播种叶菜。
按照常理,六七八月勉强可以算农闲,因为菜农‘公认’很难种出叶菜,尤其是城。
又是高温高热暴晒,对人也不友好。
所以菜农一般会在5月末或者6月初播种最后一茬叶菜,抑或是其它采摘期长的瓜果类蔬菜。
七八月叶菜会少播或不播,也趁机缓一下。
渝鄂等地的高山蔬菜,云贵和黄土高原的高原夏菜就是抓住夏季空窗期,一步步发展起来的。
因为全国大部分平原地区夏季都是如此。
在未来,他们这一批菜农把这一时期称为‘打谷子’。
因为刚好是水稻丰收季节,每年雷打不动都会有蔬菜行情,遇上一两批菜,就稳定大赚。
前世连续好多年,陈家志这一茬‘打谷子’都撞上了大行情。
冬天也有同样的情况。
后面回蓉城的前两年,以为冬天冷,又没有大棚,种不出叶菜,所以冬天会休息一两个月。
但后来种了之后,发现也有办法~
总之,
老天爷很癫,高兴晒死你,生气就淋死你,一不小心就冻死你。
然而,菜农也在逆天而上。
高温、暴雨、台风、寒潮、霜冻~
从来没有任何一个难点可以一直阻挡他们向前,向钱。
行业极致内卷。
菜市被打烂。
但走在前面的菜农并没有停下,蔬菜烂市时,他们不会在媒体面前哭诉求助,只会干脆把地里的菜拔了,然后捕捉下一次机会。
等机会很少很少时,又默默蛰伏。
一边说市场不行了,没机会了,背地里却开始卷品种,卷品质,卷渠道~
极少数一直过得很滋润的中大型菜场,都有老板自己经年累月培育出的蔬菜种子,抑或着自有的土壤、基质、营养液等独家配方,同时销售渠道也在与时俱进~
前世陈家志一直是小菜农,也掉队了,到最后累死累活也就赚点辛苦钱,索性提前开始养老。
而现在,
离入伏都还有一个月。
面对李明坤和郭满仓的疑问,陈家志只有一个答案。
这点难度什么也不是,干就完了。
…
听了陈家志的话后。
李明坤和郭满仓面面相觑。
有点儿懵。
他们不知道陈家志哪里来的自信。
城七八月就不适合种叶菜。
陈家志没有再管他们,而是向敖德海安排起了工作。
“德海,明天你的1号地要移栽豇豆苗,早上和下午的时候栽,行距70,株距30,1号地估计栽900株苗就差不多了,1号地栽完,又去德良那里~”
“德良和永锋两家人也一起,先把栽苗的工作赶一赶。”
“收菜也还是你和德良来。”
敖德海点了点头,说:“好的,老板。”
安排好工作后,陈家志就去洗澡。
而李明坤、郭满仓、易定干三只老鸟又一次排排坐。
三个人听着屋里收音机传出来的歌声,望着坝子里一筐筐的蔬菜,眼神空洞无神。
一直到陈家志洗完澡出来后,三个人都还坐在那里。
陈家志依然没理他们。
自个儿又回到了家里。
打开风扇,陪李秀说了会儿话后,就拿着从洪中那里顺手拿来的书,看了起来。
书中的有些技术和他的记忆相互印证,能让他知道现在的技术发展情况。
他才好采取应对的措施。
也确实有很多他的知识盲区,毕竟前世自觉技术融会贯通后,就没再看过书了。
结合经验阅历来看,收获很大。
而在屋外坐着的郭满仓,无意间回头看到陈家志又在看书。
他左右拍了拍李明坤和易定干的肩膀,两人也回头看去,都露出了错愕的眼神。
秀才又在学技术?
但三人也没有动,看书哪有听收音机有意思。
…
与此同时。
阿豪再一次找到了洪中。
“中叔,我又要去拿菜,你要不要一起去?”
洪中:“尽管去,报我名字就行,他肯定给你面子。”
阿豪说:“行,中叔,那我就去了。”
在红中旁边,还有一位面相粗犷、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。
他就是洪彪,洪中的堂兄弟。
听到两人的对话,洪彪好奇的问道:“买什么菜?是中午的菜心吗?”
阿豪点了点头。
洪彪也扭头看了看洪中,又问:“中午的菜心确实口感可以,是在哪里买的?地里的菜还多吗?”
阿豪说:“是中叔介绍的菜农,菜看上去还不少,你问中叔吧,他熟悉。”
“哦。”
洪彪意味深长的看着洪中,从后者同样意味深长的眼神里,他就已经知道了想要的答案。
“我和你一起去吧。”
“彪叔,你去干嘛?”
“就是好奇。”
洪中也没有阻止,陈菜农的信息就是他告诉王彪的。
村里还很热闹,没人注意到洪彪和阿豪一起走了。
距离远也不远。
两人只用了十多分钟就到了菜场。
坝子里的一筐筐菜顿时就吸引了洪彪的注意。
尤其是手工整齐的精品菜心。
在那一筐筐菜的旁边,还排排坐着三个男人。
只看那黝黑朴素的面孔,洪彪就知道三人是老菜农。
但阿豪却向那三人问道:“陈菜农呢?”
“在家里。”
其中一人回头喊道:“家志,你的客户又来找你买菜了。”
一嗓子的功夫,各家门口都有人出来看热闹。
大晚上也有人来买菜?
众人又一次感觉到了陈家志的不一样。
洪彪打量着从屋里走出来的年轻人,也微微感觉到吃惊。
怎么能有人这么黑,但还这么帅?
这个靓仔就是这些菜的主人?
洪彪有些不相信。
排排做的那几个老菜农,看着可比他靠谱多了。
但阿豪的话又证实了这一点。
“陈老板,你的菜不错,我还需要80斤菜心。”
陈家志看着来人,问:“龙船宴还没完吗?”
阿豪:“明后天也还有其它聚会。”
“哦,装吧,还是三块一斤哈。”
“没问题。”
“对了,洪老板晚上怎么没来,我还想着找他帮忙,你帮我带个话吧。”
陈家志把台秤拿了出来,阿豪挑了两筐菜后,他又开始称重,同时开口问起了洪中。
“我需要买防虫网,不太好找,需要他帮忙留意下。”
“防虫网是什么东西?”
“防虫网就是防虫网。”
阿豪:“……”
正当阿豪懵逼时,洪彪开口了:“你要多大目的?需要多少?”
陈家志讶然的打量着这个一开始被他忽略的男子。
身形粗狂,皮肤黝黑,身上带有江湖的味道。
防虫网目数是指单位面积网孔数量。目数越大,网孔越细密,能阻挡的害虫越小。
一般人可不了解。
尤其是这个年代。
而菜心等主要防的是蚜虫、跳甲和白粉虱,属中型害虫。
陈家志看着他,说:“至少40目,需要的也不多,300-400个平方米。”
“你拿来干嘛?”
“还能干嘛,种菜啊!”
洪彪微微有些吃惊,防虫网可不便宜,国内用的人很少。
这陈菜农果然和阿中说的一样,很有意思啊。
“给我半个月,我能给你搞来日本货,价钱比国产的贵不了多少,一个平米12元。”
顿了顿,洪彪补充道:“即使你找阿中,他也会来找我。
供销社也能买到国产防虫网,但需要乡镇开介绍信,估计你也开不到,还不如直接用进口的。”
话中的意思很明白了。
大概率是水货。
两人都没有点明,但洪彪知道陈菜农应该不难猜到。
陈家志也的确猜到了。
他还猜此前的进口农药也是这人弄来的。
只是为什么他这么积极?
想了会儿,陈家志试探道:“老板,你也做蔬菜生意?”
洪彪笑了笑:“偶尔做一做,也许我们很快就可以合作。”
陈家志:“有些事我可不敢做。”
洪彪:“你什么也不用做,只需要把菜卖给我们,安心赚你的钱就行了。”
戚永峰帮着把菜装好了,阿豪也付了钱,240元,洪彪又问:“考虑好了没,防虫网要不要?”
“要,怎么不要。”
洪彪笑了,得到了想要的答案,对两人的第一次碰面很满意。
而易定干等人则听得云里雾里,陈家志没解释,也没多说一句。
从和洪中的接触开始回忆,最大的疑点是什么?
是洪中其实不太懂农资行业。
不像是农资系统里下海的。
各方面都很生疏。
所以能在他的店里看到各种行业书籍,他也在学习。
那他在开农资店前是干什么的?
从这么多国外货就能猜到了。
和洪彪是一条路出来的。
洪中此前还提了蔬菜生意。
能让他产生兴趣的肯定不会是国内市场,最近的也只有香江了。
也不是正规渠道。
难怪会做了那个梦,原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。
至于合作的风险?
他只是个卖菜的。
卖给谁都是卖。
别人买去干嘛,他也不知道。
而且量也不大。
看洪中洗白开农资店就知道了,他们也不强,只能小打小闹。
在香江,走鬼档的帮派并不少,他们这点量,大菜栏可能理都不理会。
而且,陈家志也不会一直给他们供货。
他想的是通过正规方式打通供港渠道,都要回归了,这几年,就是大菜栏最后的疯狂。
洪中洪彪想通过他赚一笔钱,陈家志也想通过两人摸一摸香江蔬菜市场的情况。
前世他接触出口都是两千年后的事了。
对近几年的情况没那么熟。
他连香江现在的菜价都不知道,信息太闭塞了。
送走了阿豪和洪中,易定干三人还在排排坐,见他回来,问道:“家志,买防虫网干什么?”
“这还用问吗,听名字就知道了,七八月高温高湿,病虫害多的吓人,用防虫网配合农药,防治效果要好很多,就是太贵了,你们用不起。”
“……”
扎心了。
但也是事实。
每平方米12元。
即使陈家志都不敢全覆盖,只计划了半亩的量,但也需要投入4000多元。
每批菜关键时期遮几天。
再配合遮阳网。
估计能减少30%~40%的病虫害。
剩下的采用化学防治。
如果单用农药,叶菜依然可能保不住,农残还会大幅超标。
有防虫网,则会好很多。
和聚过来的菜农解释了几句,几人现在对他也深信不疑。
只是确实用不起。
想投入都没办法,他们没那个资本,易定干、李明坤和郭满仓感到了深深的无力。
他们早就打定主意要跟着陈家志学,管理、技术等等都可以模仿。
但一旦到了设施投入,没钱,想模仿都没有办法。
这还要怎么追赶啊?
差距可能只会越来越大。
而且是亲眼目睹。
三只老鸟顿时软了,萎靡不振的坐在台阶上有一搭没一搭的抽烟。
回了屋后,陈家志看到李秀正拿着装钱的包,刚收的240元才放进去。
看到他进来,李秀说:“家志,刚才你的话我听到了,要买防虫网的话,家里的钱可能不够。”
三天卖了一万元固然让人兴奋。
但计划的投入也让李秀很头疼,一算,钱居然不够。
新接的10亩地的要上发酵猪粪和小拱棚,小拱棚的遮阳网和竹片还没送来,猪场的钱还没去结清,这就要去掉七八千。
再加上水泵水管电线需要一千多。
现在又来了防虫网。
用三天时间成了万元户,但也可以在瞬间又成了负翁。
陈家志回头看了下,门外易定干几人也听到了两人的谈话,正看着他。
眼里的意思很明显,原来你也不够啊!
陈家志笑了笑:“又不是现在就要用,别人说了半个月,半个月时间,你想想能卖多少钱了?”
今天他的菜少。
但也只是相对昨天而言,一晚的收入也非常可观。
三只老鸟才提起点劲儿,又焉了,差距可望不可及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