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章同门弟子
怎么可能?!柳姝月愕然。
她可是一直保持着心法感知走到这里的,如果有人存在,她应该早就觉察到了。
而眼前的干尸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,都不可能再活过来!
但柳姝月很快就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劲,因为她能看到干尸依旧坐立在莲台上,并没有突兀伸手;自己则站在石台前,身子向前微倾,右手正放在玉牌上。
没错……是看到。
她此刻的视角仿佛置于身体后方,而非自己的双眼。眼中的“柳姝月”跟“干尸”则完全静止,保持着数息前接触的模样。
这种感觉……就好像灵魂被强行剥离出躯壳一样!
她没法移动,也没法回到自己的身体,除开光线照亮的莲台以外,四周皆是一片漆黑。
“别紧张,这只是一个术法,能让我跟你不受打扰的交谈。”黑暗中忽然有声音传来。
浑厚,温和,并不让人反感。
“你是谁?”柳姝月问道。
“柳知冬,莲云宗弟子。”对方平静的说道,“而你叫柳姝月,和我一样……师出同门。”
柳姝月是真的惊讶了。
她不是没有想过这种可能,但当对方真这么说时,她依旧感到了一股微微的晕眩!自己找寻了那么久,始终未能得到任何线索的前任弟子,居然真的还存在于世!?
即使如此,她仍尽力保持着声音的稳定,“怎么证明?”
“真的需要证明吗?你能顺着线索找到这里,无非是想寻得一些真相。比如为什么世间没有留下我的丰功伟业,为什么我会藏在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。有些……是我个人的经历所致,而有些……恐怕是每个弟子都会产生的疑问。”男子说到这里甚至笑了笑,“当然……我也很想用肉身与你见面,进行一场更正常的交谈,可很遗憾,莲台上那人确实就是我的肉身。如你所见,我已经死了,所以只能采取这种法子。”
超越生死的法术?
这真是宗门弟子能达到的境界吗?
但他说的每一句话,都深深的打进了柳姝月的心里,没错……如果不是莲云宗弟子,绝对不可能说出和自己想法一模一样的话来!
“我洗耳恭听。”
“哈哈哈……”
“前辈为何发笑?”柳姝月问。
“我以为你会更迫不及待……或者说更热情一些。”男子打趣道,“毕竟下山之路是如此孤寂,没有人能理解你的想法,也没有人能为你提供帮助。有时候你甚至会问自己,我做的这一切是否值得?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了同道,这难道不是一件大喜事吗?”
没想到他还挺健谈的,是因为太久没跟人交流过了吗?柳姝月笑笑,可惜她并非如此。刚下山没多久,她就遇到了一个可以放心倾诉,也能从对方那里得到帮助的人,“我下山才五年,对孤寂和无助的领悟也许不如前辈那么深刻。”
“说的也是,那么我就来说说自己的故事吧。”柳知冬长声叹出一口气,“最开始的时候,我跟你一样,心怀济世抚民的理想来到这个王国……”
齐王对他相当看重,以国师之礼待之,他也入主朝堂,用毕生所学来建设大齐。
不到五年时间,民间农业昌盛,商业繁茂,百姓安居乐业,国家兵壮力强。
他在各地除妖之余,还相中了一位民间女子,两人结为夫妻,并诞下子嗣。
除了需要到处奔波,难以在一个地方长期驻留外,他对这样的日子没有任何不满,并认为宗门的愿景很快就能实现。
可惜好景不长,年岁已高的齐王突发疾病,在一次朝议中意外崩殂。
按照规矩,长子将接过王位,然而长子无能,一场多方参与的夺位戏码随之上演。柳知冬没有选择干预,而是在一旁静待结果,因为仙师辅佐的是这个王国,而不是某个有王室血统的人。在他看来,这些君王的血脉并没有比普通人高贵到哪里去。
“然而事实证明,这是我犯下的一个错误。”柳知冬的声音略微低沉了些,“最后上位的,是原先的四王子。而他能从众多兄弟之中脱颖而出,靠的不是聪明才智,仅仅是因为他更心狠手辣,手段更加卑劣。新齐王上位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清扫所有不属于自己的势力,当然也包括那些不接受篡位的大臣和地方官员。”
柳姝月立刻意识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,“老齐王的政令荒废了?”
“没错,不光朝堂一片混乱,先前被打压的地方势力也开始反扑……也就两年多一点,齐国的盛景便不复存在。”
盛景不再并非什么大事,民间远没到民不聊生的程度,从头开始便是了。柳知冬可以等,因为他还有七八十年可活,等到下一次王位更替就行。这段时期他也不去王城了,大部分时候都陪着自己的妻子,住在远离人群的地方。
直到有一天,他收到传音符,新齐王让他去一趟王城。
“我万万没想到,那是一个针对我的陷阱。”柳知冬停顿片刻,“……齐王想杀了我。”
想起自己的境遇,柳姝月心中微微一紧,“为什么?”
“因为我的疏远和漠视。我离王城越远,他心中就越不安,毕竟我和老齐王相处那么融洽,算不算前朝的余孽?如果有一天我转头支持其他篡位者,他该如何应对?猜忌一旦滋生,就永远不会有尽头。”柳知冬有些自嘲的笑道,“为此他做足了准备,近百名散修齐聚王城,布下阵法扰乱灵气,防止我用乘风符或其他法术逃离。真正下场杀我的,除了御前卫队、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邪修,还有一个我意向不到的人。”
“谁?”柳姝月下意识问。
“另一名莲云宗弟子。”他淡淡的说。
柳姝月心中宛如惊雷炸开!
莲云宗修士出手对付同门弟子?而且还是跟邪修联手!?无论是哪一句话,听起来都像天方夜谭!
“我并不知道他的名字,也是后来才知晓,他是宁国的仙师。”
“宁国?”柳姝月竟没有在记忆里找到这个王国的信息,“他为什么要杀你?”
“其实不难猜到。宁国是个小国,夹在大齐和洛国之间。齐国越是强大,他们面临的压力也越大,如果不想办法削弱大齐,他们早晚有一天会完蛋。”说到这里柳知冬发出一连串冷笑,“呵呵呵呵……现在你发现问题所在了?”
柳姝月顿时觉得背后发凉。
每个王国的国力、处境皆不相同,但偏偏都能分到一名仙师。仙师的任务是辅国,自然要避免王国覆灭的风险……换而言之,宗门弟子在出山的那一刻,就已经从共同修行的同道,变成了互不相容的竞争对手!
为何与邪修联手?因为这是弱国的辅国之道。
她甚至不能说对方做错了!
再往深处想一点,能让新齐王下定决心诛杀自家仙师,说不定这里面就有宁国仙师怂恿的功劳。
柳姝月忽然觉得胃里翻腾得想吐,却无法伸手捂住自己的嘴。
“可惜的是,我的实力和运气都不错,同为宗门弟子,我仍略胜一筹。他死了,邪修死了,新齐王也死了,而我还活着——哪怕身受重伤,几乎只剩下一口气。”柳知冬讽刺的说道,“救我的人同样让我意外,他是老齐王的奴仆,因为年老体衰,所以逃过了清洗。但没有一个王子知道,这个奴仆了解王宫里的每一条密道,他把我偷运出了城,也让我逃过了必死之局。”
“对了,这个宁国因为失去仙师,很快就走向没落,被齐国和洛国瓜分掉了。这倒是挺叫人意外的……毕竟在外人眼里,齐国的仙师也在那天突然病毙而亡。”
所以真正被葬在王城禁地里的人,其实是宁国仙师?
柳姝月沉默。她万万没想到,过去百年里居然发生了这么多变故。
她心中许多疑问也都渐渐有了答案。
夺位的新齐王死后,只怕王城又会爆发更激烈的权力争夺战,但不管谁上位,肯定都不愿意将如此不光彩的历史记载下来。不对……不能单单说是不光彩,勾结邪修、谋杀仙师,这无疑触犯了莲云宗的底线,新王必须将这段历史彻底抹去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。
常年内斗带来的动乱和纷争亦使得齐国国力大不如初,所以这一代齐王才会对宗门法术如此渴求。而她选择的却是远离朝堂路线,专注于斩妖抚民,和柳知冬热心干预朝政的做法截然相反,这也注定了双方的矛盾会有一天大到无法调和。
洛国的兰沁师姐呢?她是否也明悟了这一道理,才将扩军当成了自身的第一要务?
当她率兵杀向大齐时,也会把自己当作必须根除的敌人吗?
“你以为这就完了?”柳知冬忽然玩味的说道,“真正让我心神动摇的,根本不是与同门弟子的死斗,而是在他身死的那一刻。你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?”
说到这里,他原本温和的语气中竟多了一丝难以抑制的愤怒。仿佛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,他仍然对此耿耿于怀。
“看到了什么?”柳姝月问。
“他的魂魄消失了。”对方一字一句说道,“那具身体变成了一副空壳。”
(本章完)
怎么可能?!柳姝月愕然。
她可是一直保持着心法感知走到这里的,如果有人存在,她应该早就觉察到了。
而眼前的干尸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,都不可能再活过来!
但柳姝月很快就发现情况有点不对劲,因为她能看到干尸依旧坐立在莲台上,并没有突兀伸手;自己则站在石台前,身子向前微倾,右手正放在玉牌上。
没错……是看到。
她此刻的视角仿佛置于身体后方,而非自己的双眼。眼中的“柳姝月”跟“干尸”则完全静止,保持着数息前接触的模样。
这种感觉……就好像灵魂被强行剥离出躯壳一样!
她没法移动,也没法回到自己的身体,除开光线照亮的莲台以外,四周皆是一片漆黑。
“别紧张,这只是一个术法,能让我跟你不受打扰的交谈。”黑暗中忽然有声音传来。
浑厚,温和,并不让人反感。
“你是谁?”柳姝月问道。
“柳知冬,莲云宗弟子。”对方平静的说道,“而你叫柳姝月,和我一样……师出同门。”
柳姝月是真的惊讶了。
她不是没有想过这种可能,但当对方真这么说时,她依旧感到了一股微微的晕眩!自己找寻了那么久,始终未能得到任何线索的前任弟子,居然真的还存在于世!?
即使如此,她仍尽力保持着声音的稳定,“怎么证明?”
“真的需要证明吗?你能顺着线索找到这里,无非是想寻得一些真相。比如为什么世间没有留下我的丰功伟业,为什么我会藏在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。有些……是我个人的经历所致,而有些……恐怕是每个弟子都会产生的疑问。”男子说到这里甚至笑了笑,“当然……我也很想用肉身与你见面,进行一场更正常的交谈,可很遗憾,莲台上那人确实就是我的肉身。如你所见,我已经死了,所以只能采取这种法子。”
超越生死的法术?
这真是宗门弟子能达到的境界吗?
但他说的每一句话,都深深的打进了柳姝月的心里,没错……如果不是莲云宗弟子,绝对不可能说出和自己想法一模一样的话来!
“我洗耳恭听。”
“哈哈哈……”
“前辈为何发笑?”柳姝月问。
“我以为你会更迫不及待……或者说更热情一些。”男子打趣道,“毕竟下山之路是如此孤寂,没有人能理解你的想法,也没有人能为你提供帮助。有时候你甚至会问自己,我做的这一切是否值得?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了同道,这难道不是一件大喜事吗?”
没想到他还挺健谈的,是因为太久没跟人交流过了吗?柳姝月笑笑,可惜她并非如此。刚下山没多久,她就遇到了一个可以放心倾诉,也能从对方那里得到帮助的人,“我下山才五年,对孤寂和无助的领悟也许不如前辈那么深刻。”
“说的也是,那么我就来说说自己的故事吧。”柳知冬长声叹出一口气,“最开始的时候,我跟你一样,心怀济世抚民的理想来到这个王国……”
齐王对他相当看重,以国师之礼待之,他也入主朝堂,用毕生所学来建设大齐。
不到五年时间,民间农业昌盛,商业繁茂,百姓安居乐业,国家兵壮力强。
他在各地除妖之余,还相中了一位民间女子,两人结为夫妻,并诞下子嗣。
除了需要到处奔波,难以在一个地方长期驻留外,他对这样的日子没有任何不满,并认为宗门的愿景很快就能实现。
可惜好景不长,年岁已高的齐王突发疾病,在一次朝议中意外崩殂。
按照规矩,长子将接过王位,然而长子无能,一场多方参与的夺位戏码随之上演。柳知冬没有选择干预,而是在一旁静待结果,因为仙师辅佐的是这个王国,而不是某个有王室血统的人。在他看来,这些君王的血脉并没有比普通人高贵到哪里去。
“然而事实证明,这是我犯下的一个错误。”柳知冬的声音略微低沉了些,“最后上位的,是原先的四王子。而他能从众多兄弟之中脱颖而出,靠的不是聪明才智,仅仅是因为他更心狠手辣,手段更加卑劣。新齐王上位后的第一件事,就是清扫所有不属于自己的势力,当然也包括那些不接受篡位的大臣和地方官员。”
柳姝月立刻意识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,“老齐王的政令荒废了?”
“没错,不光朝堂一片混乱,先前被打压的地方势力也开始反扑……也就两年多一点,齐国的盛景便不复存在。”
盛景不再并非什么大事,民间远没到民不聊生的程度,从头开始便是了。柳知冬可以等,因为他还有七八十年可活,等到下一次王位更替就行。这段时期他也不去王城了,大部分时候都陪着自己的妻子,住在远离人群的地方。
直到有一天,他收到传音符,新齐王让他去一趟王城。
“我万万没想到,那是一个针对我的陷阱。”柳知冬停顿片刻,“……齐王想杀了我。”
想起自己的境遇,柳姝月心中微微一紧,“为什么?”
“因为我的疏远和漠视。我离王城越远,他心中就越不安,毕竟我和老齐王相处那么融洽,算不算前朝的余孽?如果有一天我转头支持其他篡位者,他该如何应对?猜忌一旦滋生,就永远不会有尽头。”柳知冬有些自嘲的笑道,“为此他做足了准备,近百名散修齐聚王城,布下阵法扰乱灵气,防止我用乘风符或其他法术逃离。真正下场杀我的,除了御前卫队、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邪修,还有一个我意向不到的人。”
“谁?”柳姝月下意识问。
“另一名莲云宗弟子。”他淡淡的说。
柳姝月心中宛如惊雷炸开!
莲云宗修士出手对付同门弟子?而且还是跟邪修联手!?无论是哪一句话,听起来都像天方夜谭!
“我并不知道他的名字,也是后来才知晓,他是宁国的仙师。”
“宁国?”柳姝月竟没有在记忆里找到这个王国的信息,“他为什么要杀你?”
“其实不难猜到。宁国是个小国,夹在大齐和洛国之间。齐国越是强大,他们面临的压力也越大,如果不想办法削弱大齐,他们早晚有一天会完蛋。”说到这里柳知冬发出一连串冷笑,“呵呵呵呵……现在你发现问题所在了?”
柳姝月顿时觉得背后发凉。
每个王国的国力、处境皆不相同,但偏偏都能分到一名仙师。仙师的任务是辅国,自然要避免王国覆灭的风险……换而言之,宗门弟子在出山的那一刻,就已经从共同修行的同道,变成了互不相容的竞争对手!
为何与邪修联手?因为这是弱国的辅国之道。
她甚至不能说对方做错了!
再往深处想一点,能让新齐王下定决心诛杀自家仙师,说不定这里面就有宁国仙师怂恿的功劳。
柳姝月忽然觉得胃里翻腾得想吐,却无法伸手捂住自己的嘴。
“可惜的是,我的实力和运气都不错,同为宗门弟子,我仍略胜一筹。他死了,邪修死了,新齐王也死了,而我还活着——哪怕身受重伤,几乎只剩下一口气。”柳知冬讽刺的说道,“救我的人同样让我意外,他是老齐王的奴仆,因为年老体衰,所以逃过了清洗。但没有一个王子知道,这个奴仆了解王宫里的每一条密道,他把我偷运出了城,也让我逃过了必死之局。”
“对了,这个宁国因为失去仙师,很快就走向没落,被齐国和洛国瓜分掉了。这倒是挺叫人意外的……毕竟在外人眼里,齐国的仙师也在那天突然病毙而亡。”
所以真正被葬在王城禁地里的人,其实是宁国仙师?
柳姝月沉默。她万万没想到,过去百年里居然发生了这么多变故。
她心中许多疑问也都渐渐有了答案。
夺位的新齐王死后,只怕王城又会爆发更激烈的权力争夺战,但不管谁上位,肯定都不愿意将如此不光彩的历史记载下来。不对……不能单单说是不光彩,勾结邪修、谋杀仙师,这无疑触犯了莲云宗的底线,新王必须将这段历史彻底抹去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。
常年内斗带来的动乱和纷争亦使得齐国国力大不如初,所以这一代齐王才会对宗门法术如此渴求。而她选择的却是远离朝堂路线,专注于斩妖抚民,和柳知冬热心干预朝政的做法截然相反,这也注定了双方的矛盾会有一天大到无法调和。
洛国的兰沁师姐呢?她是否也明悟了这一道理,才将扩军当成了自身的第一要务?
当她率兵杀向大齐时,也会把自己当作必须根除的敌人吗?
“你以为这就完了?”柳知冬忽然玩味的说道,“真正让我心神动摇的,根本不是与同门弟子的死斗,而是在他身死的那一刻。你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?”
说到这里,他原本温和的语气中竟多了一丝难以抑制的愤怒。仿佛即使过去了这么多年,他仍然对此耿耿于怀。
“看到了什么?”柳姝月问。
“他的魂魄消失了。”对方一字一句说道,“那具身体变成了一副空壳。”
(本章完)